為強化「肉品」安全把關,衛生署以因應美牛瘦肉精事件再公佈「6大措施」,確保飲食安全及消費者權益;連江縣衛生局表示,會與中央共同合作保障民眾健康,現已發放地區牛肉批發業者及販賣店家牛肉產地來源貼紙,供各商家貼於門前顯眼處,販賣2國別以上之牛肉,則於冷凍櫃內區隔標示進口國,以供消費者辨識選擇。提醒消費者選購肉品時,最好選擇來源明確,認明有CAS認證標章肉品,該局將依中央監測計畫,持續監測市售肉品的衛生安全,為鄉親「吃」的安全把關。
針對肉品瘦肉精事件,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於本2月10日及3月2日二次發函請各地衛生局加強稽查。如發現有違規事項,請衛生局聯合追查源頭,同批號產品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9條下架回收銷毀,違規業者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1條處罰6萬元到600萬元罰鍰。
針對民眾關心進口牛肉之安全性,衛生署在第一時間已指示成立專案小組,每二日召開會議,配合行政院跨部會技術諮詢小組,針對肉品殘留瘦肉精之安全性、飲食暴露之健康風險等相關科學實證資料進行評估,提供資料給專家進行討論,及與農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,統一對外說明。
衛生署並指示強化「3管5卡」,與財政部、經濟部、農委會共同管源頭、管邊境、管市場;且要透過核、標、開、驗、查等五道關卡,來確保進口牛肉產品之安全,中央與地方衛生單位應落實管源頭、管邊境及管市場,確保民眾食的安心,同時要求下列加強6大措施:
一、持續督導各地衛生局加強市售肉品稽查,依法處辦。下週將邀集各衛生局局長進一步討論強化稽查相關措施。
二、邀請進口商、通路商及連鎖餐飲業者說明加強管理原則。
三、必要時,立即增加消費者諮詢服務專線(02-2787-8200)之電話線路及服務時間。
四、二週內召開風險評估會議,邀請食品衛生安全、毒物、藥理、公衛等領域專家進行萊克多巴胺之安全性、藥物動力學、風險評估、飲食暴露健康安全調查及其他相關因子之研究討論,並儘速規劃於4月舉辦國際研討會。
五、強化邊境查檢工作:依進口業者違規事項及次數,調整抽批方式為:一般抽批(抽驗率5%~20%)、加強抽批(20%~50%)或予以100%逐批抽驗。截至目前為止,已針對4家進口商、5項貨號之肉品採取逐批查驗,對18家進口商、13項貨號之肉品採取加強抽批20%。
六、強制肉品標示原產地: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之1,所有販售牛肉品業者皆應標示原產地等事項,各地衛生局將加強稽查,確保消費者權益。